我的一宿本 - 经典小说 - 朕就是亡国之君在线阅读 - 第六百七十四章 在一声声号子声中,宝船下水

第六百七十四章 在一声声号子声中,宝船下水

    于谦不太明白储蓄和国债的区别,朱祁钰只好简单的解释了一下,于谦立刻就懂了。

    大明的银庄下辖的宝源局纳储,在储户向宝源局储蓄之后,其货币的所有权,依旧归储户本人所有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货币的主人还是储户本人,即便是定期存款,提前取款,损失的也只有利息和本金无关。

    任何一个宝源局都要做到五百银币以下随时支取,五万以下银币次日支取,五万至五十万银币半旬支取,五十万以上,一个月支取。

    宝源局的墙上贴着一行大字,写着:存款自愿、取款自由、存款有息、储户保密的字样。

    储户要取钱,那不是理所当然,天经地义的事儿吗?

    而国债则是以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的债权,购买国债之后,货币的主人所有权就归了大明银庄,到期承兑利息。

    于谦明白了其中的差别,有些疑惑的问道:“陛下,以臣观之,大明国帑还未到要向百姓借钱的地步吧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思考了片刻说道:“的确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那为什么要借钱呢?”于谦这就不明白了。

    既然大明没有必要借钱,那为什么还要发行国债呢?

    朱祁钰轻轻的敲动着桌子说道:“就是一种手段,现在大明财政正常,但倘若大明国帑空虚,这官道驿路是不是要继续硬化?这水路疏浚到底要不要继续进行?大明是否要扑买掉官厂来补充粮钱?”

    陛下一如既往的料敌从宽。

    万一财政不正常出现赤字的时候,朝廷也有手段。

    于谦俯首说道:“原来如此,那臣就没有什么疑问了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停下了敲动桌面的手指说道:“那就让计省、宝源局和宝钞局通力配合,将国债事,推行下去。”

    大明的确还没有到必须要发行国债的时候,但是朝廷也有急务。

    倘若大明远征康国,其消耗很有可能引起短期性的财政赤字,这个时候发行国债,就可以在不耽误大明以工代赈的步伐之余,继续发动战争。

    可谓是寅吃卯粮的典型。

    国债之事并不复杂,计省很快就把账算明白了,计息、面值、发行渠道等等,都盘的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可是户部依旧坚持反对意见,而清流则认为,大明皇帝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离经叛道了,堂堂大明朝廷,居然沦落到向百姓借钱的地步!

    户部这个充满铜臭味的浊流,第一次和清流合力反对了。

    朱祁钰还专门写了题本回京,讲明国债的用途,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明财经事务的抗风险能力,以及增加一种分配方式。

    但凡是购买大明国债的百姓或者富户,自然是相信和看好大明的发展。

    因为国债一般都是十年期,配合部分的七年期,最低也是五年期。

    十年的变化,实在是太大了,十年前稽戾王还没有亲征呢。

    购买国债的百姓,可谓忠义。

    而大明朝廷将部分的发展红利,以国债的利息分配给支持朝廷的百姓之中忠义百姓,这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吗?

    朱祁钰的题本回京之后,引起了一番讨论,最终户部尚书沈翼还是意见很大,勉强同意了,但是要求国债规模,要减少一半。

    他反对的理由不是什么有损陛下圣名,也不是什么朝廷向百姓借钱有失体统。

    沈翼单纯的觉得亏了。

    大明眼下资金流充足,压根就不需要付息举债,陛下想做什么,哪怕是亲征康国,户部现在都能够给陛下凑出大军征战三年所需军备、粮饷来。

    完全不需要付息举债之事!

    陛下搞国债,就是不信任户部的能力。

    而且,陛下是大明万民的君父,向百姓借钱还要还钱不说,居然还要付息。

    陛下简直是太仁慈了!

    他真的…

    朱祁钰细细的品了品,才发现沈翼的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,在帝制之下,居然很合理。

    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的大明,溥天之下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的大明,陛下在自己家里募集善款,就像在自己水井里打水一样。

    为什么还要还钱,还要还利息呢?

    “逻辑鬼才,这个沈翼还真是个貔貅,只进不出。”朱祁钰合上了沈翼的奏疏。

    逻辑对,但是事实并非如此。

    在三代以上,夏商周三代是井田制,而且还伴随着血腥而残忍的奴隶制,商鞅变法是一个转折点,井田制、奴隶制的崩溃,带来的是私有制的确定。

    私有制经历了两汉世家豪强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曲部庄园经济,在中唐时期两税法之后,私有制在中原这片土地上,正式确定。

    李贤也曾经问过朱祁钰,是否要承认私权的存在,朱祁钰的回答是必然存在。

    后来,襄王补充了这个答案,大明应该追求的是公私分明。

    户部已经同意了国债的发行,并且积极配合,但是本着能少亏点就少亏点的想法,户部将国债的规模从一千万银币砍到了五百万银币,而且要分五年,十期发卖,每次五十万银币。

    朱祁钰朱批了沈翼的奏疏,他最开始提出一千万银币,就是让户部砍价的,他的心理预期也是五百万银币左右。

    “陛下,到金山卫松江府造船厂了。”兴安接过了朱批过的奏疏低声的说道。

    今天是大明新宝船下水的时间,朱祁钰的大驾玉辂已经来到了造船厂。

    同样,会昌伯府余孽孙显宗等人举事的时间也在今天,时间定在日暮之时。

    大明的墩台远侯,已经打入了这伙反贼的内部,得到了充足的情报。

    “嗯,下车。”朱祁钰穿的是冕服,表现出了他的重视。

    对于大明而言,今天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日子,那代表今天过后,大明将找回中华海权最璀璨的烟火。

    永乐十八年,大明朝廷拥有二百五十艘远洋宝船、四百艘海运漕船、四百艘三桅大船、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、一千三百余艘战座船,威震西洋的郑和水师,只不过是大明水师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大明水师巅峰之时,总规模大约等于西班牙无敌水师的十倍。

    那是中华海权最耀眼的烟花,一闪而过。

    朱祁钰正了正头顶的十二旒冕,冉思娘为朱祁钰挂好了玉簪垂下的充耳,系上了朱缨,固定好了十二旒冕,随后拿过了白罗大带系在朱祁钰的腰间。

    冕服上玄下红,以白罗大带分隔,绣十二纹章,两臂有金线绣出的五爪金龙,肩扛日月。

    朱祁钰稍微活动了一下,笑着说道:“朕这一身,够王恭厂开炉一百多次了。”

    冕服很贵,一件就要数万银币的花费。

    冉思娘手里拿着一大堆的玉佩,给朱祁钰挂在身上,笑着说道:“陛下四季常服不过八套,冕服就这一套,而且还穿了三次,陛下节俭,连清流都挑不出毛病来。”

    这冕服穿了三次,一次是景泰元年太庙祭祖,削稽戾王的太上皇帝号;一次是太庙杀稽戾王,一次是南下亲征平叛沙场点兵,开拔之日。

    朱祁钰登基都没穿冕服,那时候瓦剌大军南下在即,大明风雨飘零,这些礼仪能简就简,登基大典,也不过是奉天殿上三呼万岁。

    冉思娘说朱祁钰勤俭,可不是谄媚,哪个皇帝的冕服,还穿第二次?

    这冕服怎么洗,连尚衣监都不知道,但是陛下不让尚衣监做新的,也只能想办法洗了。

    朱祁钰站起身来,在冉思娘和兴安的搀扶下,走下了大驾玉辂。

    无数旌旗招展,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
    缇骑明光甲反射着炫目的光芒,站列两旁。

    鼓声震天,号角悠扬。

    朱祁钰站在了松江造船厂的门前,松江造船厂近五千余船匠在船塘等待着。

    朱祁钰在搀扶下,一步步的走到了船塘,船塘两侧设有观礼台,冉思娘不再搀扶,向着观礼台而去。

    观礼台上,孙太后、崇王朱见济、稽王朱见深、大明松江府官吏都有座位,但是万国城来的使臣、商贾就只能站着了。

    海边的风很大很大,朱祁钰的衣角被海风翻动着,露出了里面的明光甲。

    知道有余孽造反,朱祁钰当然着甲,外面套上冕服,看起来有点臃肿。

    他看到了那两艘已经建好的船舶,如同一头巨兽蹲伏一样,安静的待在船塘之内。

    皇帝站定,看着那两艘宝船,愣愣的出神,这就是宝船,大明威震四海的利器。

    “拜见陛下,陛下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山呼海喝之声传来,打断了朱祁钰的思绪。

    朱祁钰手向前虚伸轻抬,说道:“平身。”

    “谢万岁。”

    李宾言和雷俊泰上前,手里抬着一个红绸盖着的盒子,长约一丈,高约两尺。

    “这是?”朱祁钰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李宾言俯首说道:“请陛下揭开红绸。”

    兴安伸手解开了红绸,一个极其精美的木制宝船,出现在了朱祁钰的面前。

    手办。

    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
    不知从何时起,献祥瑞,尤其是献一些大型器械的祥瑞之时,例如大明的钦天监十大历局的地动仪、兵仗局的螺旋水力压床等等,都会做一个手办。

    大明皇帝都有自己的小爱好,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雷俊泰以等比例制作了这艘手办,一来方便讲解,二来,陛下也能带回去,细细揣摩。

    雷俊泰指着模型说道:“大明一号、二号、三号宝船,自景泰四年松江造船厂落成后开建,其中图纸七次更易,是五桅七帆,三千料的战座舰,上下三层甲板。”

    “第一层甲板为征虏大将军炮,三十门,子母炮共计三十七门,碗口铳四百余,中层为大将军炮二十八门,舰首有黑龙炮两门,船尾有子母炮十二门,共计一百一十七门火炮。”

    “黑龙炮…是朕记得那个黑龙炮吗?”朱祁钰疑惑的看着两艘武装到牙齿的宝船,这毫无疑问是两艘战舰。

    舰首处那四门长达两丈长、径直一尺多的圆滚滚的火炮,满是疑惑。

    在他的记忆里,黑龙炮的径直大约三尺,船上装的这四门,可谓是大瘦身了。

    黑龙炮因为火药无法充分燃烧爆炸的缘故,铅弹无法均匀受力,老是炸膛,根本打不响。

    每次大阅的时候,都是拉出来吓唬人的玩意儿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于谦赶忙补充道:“昔日陛下与臣论大明军备,臣言军备靡费,陛下说要这世间本就没有路,走得多了就有了,让臣多试试。”

    “这黑龙炮历历经数千次击发,终于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模样,装填火药六十斤,威力无穷。”

    当初于谦说兵部军器监老是巧立名目骗经费,朱祁钰则认为多试试。

    大明的火铳在两宋交替的时候,是竹竿喷射火药用声音吓唬金人和蒙古的马匹,到现在也有了燧发手铳、鸟铳的出现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朱祁钰点了点头,看着那黑龙炮露出了笑容,没想到这玩意儿还真有落地的这一天。

    雷俊泰继续说道:“一号二号宝船,长二十丈,阔四丈两尺,空载深两丈一尺,满载深四丈两尺,五桅最高十九丈,前两桅九丈、十四丈,后两桅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在海上风力不同,大约每个时辰能走三十里到四十里。”

    大明原先的宝船比例更接近正方形,在海上其实不利于转向,而新宝船在设计之初,就在不断的调整,最终形成了面前这个长方形的船只。

    朱祁钰看着面前的两艘巨舰,不住的点头说道:“下水吧。”

    雷俊泰转身,手中的一杆旗子用力的挥动着,大声的喊道:“开闸!”

    两个船塘里开始开闸放水,水灌满了整个船塘,无数的船工开始奔走,将固定的绳索放开,一辆辆的绞车出现在了两侧,纤绳被挂在了船上。

    无数的掌令官奔走其间,传递着消息,待到纤绳固定,雷俊泰再次挥舞着手中旗子,大声的喊道:“出艄!”

    绞车在无数的船工的推动下缓缓向前,纤绳逐渐绷紧,两艘宝船开始缓慢而坚定的向着辽阔的海面挪动着。

    绞车站在最前面的壮汉,长长的吆喝着:“嘿呦!”

    身后的纤夫低沉的应和着:“嘿呀呦!”

    声音短促而沉重,因为吼的人多了,气势变得厚重雄壮。

    领班的长声吆喝,纤夫们的短声应和,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有力而整齐划一的号子声。

    你一唱,我一和;

    你一言,我一语;

    一声高昂,一声低喝;

    一声绵长,一声力短;

    在这一高一低的起伏之中,船舶渐渐的滑向了海面之上。

    天空的鸟儿被惊吓,飞离了船厂,万籁寂静,似乎只剩下了船夫的大声齐喝。

    “朕记得看过的龙江船厂志中说,这出艄的时候,纤夫要下水,在船塘之内拖拽,而且两侧还要建阶梯,纤夫分层而站,拖拽船舶。”朱祁钰忽然想起了他看过的船厂志书里描述的场景,对着于谦说道。

    那个场面并不温和,无数的监工拿着鞭子,但凡是有不用力的纤夫,就会挨上一鞭,纤夫在船塘浸末胸膛的海水中,艰难前行。

    有一次宝船下水,突然大雨滂沱,淹没了船塘,而监工为了如期完成下水,将纤夫踹到了水中,最后淹死了不少人,还差点酿成了民乱。

    朱棣听闻,盛怒之下,杀了不少的船厂管事。

    于谦听闻陛下的询问,想了想说道:“在松江造船厂拖船,日给银三厘,一年就是十二银币左右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于谦为什么同意陛下大兴土木的原因。

    陛下大兴土木不是派遣劳役,而是给银让民夫劳作,而且最低标准就是日给银三厘。

    于谦其实也担心过,会不会被人倍之破坏以工代赈,但是陛下登基九年,一直在反复整顿吏治,反腐抓贪从未停下。

    不整顿吏治,推行新政,必然失败,这是王安石的历史教训。

    “下水了!”雷俊泰高声呼和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