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一宿本 - 言情小说 - 皇帝奋斗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3

分卷阅读63

    不过,让他没想到的是,卸下一个重担的结果就是,再承担起另一个重任。

当他听裴清殊说起,要让他去山西做钦差,督察煤矿工程的事情之后,襄郡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慌。

虽说他当皇子的时候,是在工部当过差没错,可他那时候就是跟在老四身后一个小跑腿的,工程方面的事情他只是一知半解而已。

真让他统领全局的话,襄郡王完全没这个信心。

一想到这里,襄郡王就是欲哭无泪。

好在裴清殊很快就告诉他说:“七哥,你别担心,到时候朕会让阿明和你同去。朕本想直接封阿明为钦差的,只是他是钦天监官员,插手工部的事情名不正言不顺。有你这个王爷在上头顶着,到时候阿明办起事来就容易了。”

襄郡王听到这里,才算松了口气——原来让他去做钦差,只是做个摆设而已,这样他就放心多了!

虽说要离京,跑到山西去“挖煤”,一想就很辛苦。不过襄郡王作为裴清殊身边的近臣,知道裴清殊这个皇帝做的有多不容易。

想想同样姓裴,自己这个做哥哥的也不好差裴清殊太多了,襄郡王便从善如流地领下了这份差事。

裴清殊现在越来越能理解,为什么世人都说多子多福了。

对于贫困的人家而言,子女就是劳动力。

对于富贵的人家来说,人丁越多,家中出人才的几率就越大。

现在裴清殊不求他的兄弟们能有多出息,只要能像老七这样,借着他们王爷的名头,帮他威慑一下地方,裴清殊就已经非常满足了。

毕竟用他们所能达到的效果,和用普通的臣子来说是大不相同的。

臣子再能干,那也是臣。宗亲再平庸,那也是皇室子弟。

除了个别胆大包天之人外,大部分人对皇室还是心存敬畏的。

襄郡王等人退下之后,裴清殊闭上眼睛,默默地在心里算了算,他这些个兄弟当中,还有哪几个没用上。

现在除了被囚禁起来的老二之外,裴清殊所有的兄弟都已经封了王,领着朝廷的银米。

裴清殊可不想用辛苦得来的粮食,养着那么多吃闲饭的。

从头按照长幼的顺序想了一遍之后,裴清殊发现他的五皇兄宁郡王,现在似乎还在吏部混日子。

宁郡王的人和他的封号一样,宁静淡泊,与世无争。

在延和年间,哪怕是皇子们之间的夺嫡之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状态的时候,宁郡王都一直保持着中立,和谁也不过分亲近,和谁也不过分疏远。

这样的性格也就意味着,他的行事风格非常保守。虽然凭着资历,在吏部混成了侍郎,但他就像个摆设一样,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。

话说得糙一点,就是“占着茅坑不拉屎”。

裴清殊仔细想了想,老五这个人吧,文采平平,武功也一般。

理财不会,工程也不懂。

真是干啥啥不行,吃啥啥不剩。政绩没做出多少,孩子倒是生了一大窝。

第47章

裴清殊的这位五哥非常喜欢孩子,到目前为止,膝下一共有五个儿子,六个女儿,差不多是裴清殊的三倍。

思来想去之后,裴清殊发现唯一一个还算比较适合宁郡王的地方,就是慈幼局。

慈幼局是由朝廷建立的收养孤儿的机构,在延和年间四川地震和内战结束之后,曾经在裴清殊的提议之下短暂地存在过一阵子。

后来由于朝廷不够重视、经费不足等原因,除了京城的慈幼局之外,其他地方的几个慈幼局都渐渐地难以维持下去。

裴清殊继位之后,曾经试图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重振地方的慈幼局,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。

其实说白了,也是因为裴清殊接手的这个国家千疮百孔,需要他cao心的事情实在太多,一时之间没有把兴建慈幼局放在优先位置上就是了。

现在,裴清殊觉得是时候,将重振慈幼局之事正式提上议程了。

下旨让宁郡王总领此事之后,裴清殊特意去了慈安宫一趟,请傅太后帮忙。

傅太后出身于荣国公府,家底丰厚,出手向来十分大方。

听裴清殊说了这件事情之后,傅太后就带头捐了五万两银子给慈幼局。

傅太后这么一掏腰包,不仅仅是后宫女眷,就连朝中大臣、各府的女眷,也纷纷效仿,慷慨解囊。

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里,京城慈幼局总局就收到了超过五十万两银子的善款。

裴清殊并不满足于此。他还叫来吏部官员,将各地慈幼局的发展情况,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施政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。[1]

如此一来,朝廷上下捐助慈幼局者无数。

裴清殊挑了几个捐的多的,在大朝会上称赞了一番之后,捐款的人就更多了。

在朝廷的大力倡导之下,慈幼局很快就遍布了全国。

还有一些官员,早年犯过一些错误,贪了不少银子。现在见裴清殊严查贪腐,除了尽量填补亏空之外,也捐了不少银米,以求心安。

据裴清殊所知,后宫里在太后之下捐的最多的,就是皇后。

其实宋皇后虽然出身于恪靖侯府,但她并不是恪靖侯的女儿,而是侄女。她父亲虽是裴清殊的启蒙老师,在延和年间还是阁臣,但宋尧为人清正,既不贪污,也不受贿,只老老实实地领取朝廷俸禄,所以他们这一房的家底说不上多丰厚。

直到裴清殊当上太子,封宋尧做了太子太傅,宋尧这一房的手头才算宽裕起来。

宋皇后这一回一下子捐了四万两银子,裴清殊不禁有几分替她担忧,怕她太过勉强自己了。

所以去坤仪宫探望他们母子的时候,裴清殊就小声对皇后说:“昭屏,朕让福贵从朕的私库里取了三万两银子,回头让他拿给你。”

宋皇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,裴清殊是为了这回捐款的事情:“皇上的好意,臣妾心领了,只是这是臣妾自己的心意,怎么好动用皇上的私库呢?”

“你……你的嫁妆还够用吗?”裴清殊从来没具体打听过宋氏有多少嫁妆,不过他心里大约有数。

宋氏的母亲姜氏是前国子监祭酒的女儿,听着清贵,但也是个清水衙门出身的,想来嫁妆定然不如傅氏、谢氏一般丰厚。

“皇上放心。”宋氏笑了笑,向裴清殊解释道:“您封父亲为忠勤伯之后,父亲和大伯就算是正式分家了。从恪靖侯府分来的那部分祖产,父亲送了我不少,说是补给我的嫁妆。所以臣妾捐这些钱,还是绰绰有余的,您就放心吧。”

裴清殊听了,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,怕皇后逞强。但他知道,皇后都这么说了,他再刨根问底地也不好,就没有再追问。

若按位份来说,宋皇后